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 2020年03月16日 来源: 中国文化报 作者: 舒光强 浏览量: 0
工匠精神是最近几年的一个热门词汇,大家都耳熟能详,但对它的真精神、真意义鲜有人知。要知道中国工匠精神,首先应当了解工匠文化的发展。此种精神在春秋末期至战国就已经发展到极优美、极完备的程度,并从天、地、人、材等角度阐释手工匠作的美学意义。
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手工业的繁荣,大多赖以统治阶级的文治武功,或辅以良好的社会环境,相随并来的便是能工巧匠辈出,工商业发达,国家和社会的繁荣昌盛。中国的秦汉、隋唐、宋元、明清都是此种情况。匠人是当时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国家、民族、社会、文化都与工匠相关联。
工匠精神或工匠文化的命脉从来没有中断过。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工匠担负起了创造和传承中国文化的责任,并不断吸收外来文化,兼容不同民族所长,悄然无声地、不起冲突为我所用,不断发荣滋长,自成体系,一脉相承,美称千古。
工匠精神的内里,隐约地表现出一个系统。他们一向注重匠人的品德修养,与天地万象融汇于一体。将人品与技术、道德与造物、个人与国家等因素综合起来评判,在系统文化观里品评高下。讲究自然与技艺的融合,求得天人合一。在中国传统工匠精神里,有天道观、人道观、技艺观、自然观,几者贵能相得益彰,忌其各执一端。
除却品德人格以外,中国匠人文化里还有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能者方可为师,若要教育学徒,导启后生,自己必熟谙各种传统礼俗、技艺之道,有一番确切而过硬的本领才可执掌教坊。只有名师,才会出高徒,高徒之高,得力于师之高。所以有古语言“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孔子被后世美誉为“至圣先师”,就是赞其为最高能者。师之技艺与节操代代传承,利于形成好的氛围。
这种注重德行和心性提升,来达成后天人文道德观的职业精神,是古代匠人良好的传统。他们从心底里知道,自己的技艺路径,并且人人都可以接受这样的约定俗成。这为中国匠人的成长、队伍壮大提供了极好的土壤。匠人与匠人之间亦以技艺相交往,以诚相待。手工艺人大多重志节、讲声誉,以精湛的技艺和良好的人品获得尊重。他们都明白,专一是通向成功最有效的路径。
在工匠精神里,一直有极浓厚的反功利、反扬名的传统风气,匠人大多绝口不谈名利,唯有趋于笃行、修业一途。有一种严肃的态度,以纯洁真挚的心去传承遵循以往的历史传统,传承优良技艺,吸取养分,克己践行,用作品和创造来获得认可。
这种精神在匠人的身上,是从坊间学技时就筑成的。中国匠人的培养,大多是德在先,学技在后,重心性的培植与天资的涵育。技艺的形成乃从其德性来,天赋谓之性,只要将天性蒙养中正,技艺必高。此为固本之策,此种方式,自有先辈匠人的一番用心与美意。所以中国的工匠多是讲信誉的、讲礼的、文明的、人文的、品德的。匠人在从业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种种的不尽如人意:技艺有待提升、同行的竞争;期待社会的认可、改善经济的拮据,有时还有处境的窘迫等。匠人如何在从业道路上,无希望时,重新看到希望。在艰难困苦无出路的时候,能闯出一条康庄大道?给予自己在精神上极大的鼓舞,需要仰赖匠人有强大的精神毅力。
中国的匠人,都有一个理想,就是对“道”的追求。这是匠人们的最高追求与最高信念。只要他们拼命苦干,方法得当,持之以恒地追求技艺之道,有朝一日便会蜕变获得手艺的最高境界,成为一代宗匠、大匠。每个匠人都拥有对“道”追求的机会,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只要努力,都可成功,这对匠人是一个莫大的鼓励,激励他们向前,探索技艺之境,克服人生、从业道路上的种种不顺和挫折。
匠人们要获得高超的技艺绝非容易。大多是从艰辛的劳作和持之以恒的坚毅性格而来。只有当匠人内心专一,外行笃定,志虑忠纯,意志坚强,方可终获技艺之纯青。这是匠人们从技艺的跌宕起伏中、生活的酸甜苦辣中煎熬而成的,并非从生活的闲情逸致、安富尊容、一帆风顺、太平悠游中获得。
匠人们的生存状况,最大特征便是艰辛劳苦。他们大概都出身卑微、贫困艰辛,饥寒孤寂、经济拮据。少小离家便从师学艺,终日劳作,厚积薄发,到晚年技艺才纯熟。真是艰辛时多、闲暇时少,劳作时多、休息时少。
匠人们除却生活上的劳苦之外,还有精神上的坚毅。匠人若立心不诚,便不足以成业。立志不坚,便会半途而废,蹉跎时光。若没有坚毅的心性,便会被手艺的孤寂打败,若热衷于名利,最终可能导致一事无成。这似乎是先辈给后世匠人的遗训。只有当匠人拥有了坚韧的心智,才足以应付在极端摧残压迫的环境里依然不忘初心,励志前行。这样的精神,实可为一种对抗社会世俗、人生挫折、功名利禄最好的武器。这可以说是匠人最优秀、最高贵的品质之一。中国古代的大匠、哲匠、宗匠大多都有这样的心路历程,大多经历了这样的心里陶铸,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是中国匠人的绝好写照。
中国工匠精神在历史上枝繁叶茂存在了几千年,至今不绝。其背后或精神深处自有一种合理性。我们将这种合理性,可以理解为中国匠人发展的原生力和光明性,逐步进展,在代代传承中渐渐长养成熟,在历史积淀中渐次博大精深,这是古代匠人遗传给后人的一笔丰厚遗产。
目前,中国要在商业化、全球化、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全面复兴匠人文化,重振传统。我们应从历史传统着眼,需要对自己的历史传统有清晰了解,梳理归纳以往匠人的发展轨迹,总结他们的特征,挖掘其为我所用部分,不断为当下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给现代人精神上以启发和助力。如何在当下充分利用好这些传统,发挥他们应有的价值,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人要思考的问题。
最近更新
2023-07-13
2023-06-21
2022-03-07
2021-06-25
2021-06-22
- 上一条: 从学术层面构建“工匠文化”体系
- 下一条: 工匠精神需要制度和文化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