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工作室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学院首页 >> 党建园地 >> 名师工作室

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以工匠精神为特色贯通中高职 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发布时间: 2021年06月10日 来源: 本站 作者: 管理员 浏览量: 0

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率先成立了四川省首批、成都市属高职院校首家马克思主义学院,利用“双轨”运行优势,探索成都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学校党委坚持“一把手”带头抓思政课,党委常委会每学期至少召开1次专题会议研究思政课建设。制定了《贯彻落实<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等相关工作方案,建立了“党的思想建设、干部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学生思政教育”三位一体的“大思政”工作格局,为推进学校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政策依据和制度保障。

一、整体规划课程目标,遵循“阶段性”因材施教

一是规划总体设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校积极探讨工学结合背景下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突出立德树人初心,推进以工匠精神为特色贯通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成功申报了四川省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试点项目《校企协同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并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重要的试点课程。二是厘清课程目标,培育徳技并修的时代新人。根据各学段思政课程各自的目标任务,研制思政课程大纲、课程标准、课程细目,确保育人过程的各个阶段能各有所为、各尽其力、各有所获、各见其成。三是涵养工匠精神,推进“一体三向五平台”教学模式改革。通过扎实推进“一体三向五平台”教学模式改革。一体,即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三位一体;三向,即思政课教学中,建立“互动型”、“研究型”、“协同型”教学理念;“五平台”,即思政课建设的支撑平台。融入新时代工匠精神,讲好“中国故事、成都故事、工匠故事、学校故事”,为成都新发展理念城市所需的未来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思想政治引领。

二、系统设计课程内容,统筹“递进式”有机衔接

一是螺旋上升,工匠文化进教材。编写思政课教学参考用书,在教学内容一体化上,紧扣工匠文化这一主题。依托“成都市工匠文化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省级“双带头人、校“张雪名师工作室”,进一步充实教材内容,挖掘本土工匠文化资源,弘扬天府文化和工匠精神,打通入脑入心“最后一公里”,增强学段间教材衔接的耦合度。二是循序渐进,劳模工匠进课堂。积极邀请校内外技能大师等拍摄微视频等,邀请他们讲述自己的劳动历程,参与到课程建设,帮助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意识。成立技能大师工作室,邀请技能大师为学生作报告,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劳模工匠、感受劳模精神、聆听工匠故事、分享工匠情怀,引导学生传承劳模精神、弘扬工匠精神,并逐渐沉淀为校园文化,助力职业素养的培育。

三、深化联合教学改革,推动“协同性”合力育人

一是同参与,一以贯之集体备课。学校打造中高职思政课教师一体化专业团队,引领各学段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方法,采用集体备课形式,将多门思政课课程内容融会贯通,进行专题教学,保证知识系统性,增强教育的针对性。二是同分享,线上线下同频共振。对标省市优质课,学校建设了“蓝墨云班课+慕课+‘厚德思语’微信公众号”数字化教学平台,以“思政课辅学读本”编纂为抓手,建立“中国故事”、“成都故事”、“工匠故事”、“学校故事”案例库,搭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平台。三是齐推进,涵育师生工匠情怀。为推动以工匠精神为特色贯通中高职思政课落地落实,学校进一步延展教学链,高度重视实训教学与技能竞赛“看家宝”、校园工匠文化活动“第二课堂”以及技能鉴定培训社会服务,完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统一起来,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识、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涵育师生工匠情怀。


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 │ ©2019-2020 │ 蜀ICP备1200385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