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其昌等:培育新时代工匠精神
发布时间: 2019年04月16日 来源: 本站 作者: 管理员 浏览量: 0
打造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从资源禀赋优势走向创新制造优势,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离不开工匠精神的支撑。近日,本报记者围绕如何认识和培育新时代的工匠精神采访了相关学者。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教授邹其昌表示,工匠既是物质文明的创造者,也是精神文明的创造者。工匠精神经历了一个自我发展并不断调整以适应时代需求的过程。概括而言,工匠精神主要表现为三大历史形态:手艺工匠时代的工匠精神、机械工匠时代的工匠精神、数字工匠时代的工匠精神。而现阶段,是手艺工匠、机械工匠和数字工匠并存发展的新时期。相应地,工匠精神包含了切磋琢磨、惟精惟一、知行合一、求真务实、精致创新的多种品质与价值。
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吴坚认为,当今时代的工匠精神是一种解决问题、改变世界的坚定信念,蕴含着科技和人文素养,同时也是一种不断与时俱进的创新性思维。在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所长谢阳举看来,现代工匠精神除了精益求精的态度之外,还蕴含着尊重科学,力求认识自然、效法自然以及恪守匠人公德、自律自重的精神品质。
当下,我国进入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阶段,工匠精神显得尤为重要。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韩顺法认为,在经济方面,培育工匠精神是我国提升制造业实力,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以及打造中国制造品牌的根本要求;在社会方面,人民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工匠精神对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起着关键作用;在文化方面,工匠精神反映着一国人民的精神气质和内在品格;在国际方面,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标签,是国家对外形象和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工匠精神的培育与弘扬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发力。南开大学哲学院教授贾向桐认为,首先,要完善和健全相关社会分配和保障制度,使得工匠获得社会制度上的认可;改革职业评价标准,为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其次,引导社会观念转变,培养尊重工匠精神的社会意识。最后,职业教育要与人文、科学教育结合起来。传统的工匠教育往往停留在对学生职业技能、知识的训练层面,应当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文化、职业价值的教育和培养。
对此,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邓宏宝表示认同。他提到,应当强化对广大中小学生的职业启蒙教育,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同时,在家庭教育方面,父母要引导子女认真细致做好每一件事,将工匠精神内化为子女的一种品格。
最近更新
2019-10-17
2019-10-17
2019-10-17
2019-06-26
2019-06-26
2019-06-26
- 上一条: 建设质量强国 弘扬新时代的“工匠精神”
- 下一条: 匠心筑梦 实干兴邦——大力弘扬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