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和基本遵循
发布时间: 2019年06月26日 来源: 本站 作者: 管理员 浏览量: 0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全面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中,要紧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紧密结合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拓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一、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和新境界
1.新时代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征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论断,不仅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极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及其巨大成就的理论升华,也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五年间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发展的准确把握。对新时代历史方位“三个意味着”和新时代五个特征的科学结论,是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结合上思考,是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上探索,也是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上研究得出的,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地位、现实境域和未来意蕴。新时代的新特征,形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方位和显著特色,从多方面形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特征。
2.新判断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任务
党的十九大提出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判断,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具有战略性意义的科学概括。毛泽东指出:“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新判断表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美好生活”的实现,除了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提供的需要,还包括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提供的需要。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有了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的基础上,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更加突出,并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解决这一矛盾,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各个方面的新要求,进而也对高等教育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如何提供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教育需要提出新任务和新要求。
3.新使命指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要求
在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在回溯近现代中华民族奋斗历史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也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要充分认识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实现伟大梦想还必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四个伟大”的总体关系上是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的,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勇于改革开放,让党和人民事业始终充满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守使命和担当,就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强“四个自信”,弘扬永不懈怠和一往无前的精神,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伟大”和“四个自信”,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使命和担当的集中体现,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使命和时代担当,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
4.新思想确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向
围绕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行艰辛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核心要义的八个方面和十四个基本方略,构成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的有机整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为基本方略的形成和实施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基本方略的贯彻和落实,为核心要义的丰富和发展提供现实根据和实践基础。在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略的紧密结合中,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断彰显中国道路、中国智慧的时代感召力和影响力,不断彰显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光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对这一思想的核心要义和基本方略的深入学习和领会中,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在思想政治教育战略思维和战术谋划的结合上,在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怎么看”和“怎么办”的认识上,确立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向。
二、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要求和基本理论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为战略旨向
在对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变革”的评价中,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了思想文化建设上取得的重大进展,特别对“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党的理论创新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鲜明”方面的成就作出高度评价。这里包含了对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成就的充分肯定,也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战略旨向的深刻阐述。
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就提出“两个巩固”的战略思想,即“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一战略思想从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全局的高度,揭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和地位,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战略旨向作了精准定位。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也是高校的“鲜亮底色”。从历史、现实和未来的结合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从“两个巩固”到“三个事关”,深刻昭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作为根本要求和战略旨向。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思想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集中体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共同思想基础”的内核在于“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是“共同思想基础”的集中体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旨向就在于,使师生“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能否切实筑牢“共同思想基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战略旨向是否实现的显著标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大成就之一,就是“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巩固了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在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既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同时也要“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这是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战略旨向上的新要求。
面对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要求,更要充分认识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的极端重要性和特殊性,更要自觉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更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话语权和管控权,更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上的决定性作用,形成新时代实现“两个巩固”和“三个事关”的新理念和新方略。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四服务”和“三培养”为根本方向
要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伟大进程的高度,以及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整体上,深化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地位和根本方向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四服务”和“三培养”思想,是确立这一重要地位和根本方向的指导原则。
高等教育发展的“四服务”就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三培养”就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四服务”和“三培养”,把党的教育方针同新时代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把高等教育发展方向同解决和处理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要求紧密结合在一起、同新时代实现伟大梦想的历史使命和时代担当紧密结合在一起,确立了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方位、现实任务和未来趋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依循“四服务”和“三培养”的方向与要求,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根本目标。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中心环节”和“立身之本”
在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要先期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强国。新时代对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在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目标,提出了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新要求。面对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和特色一流建设的艰巨任务,更要贯彻好党的教育方针,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的要求,升华“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的意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从全面把握和深入理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高度,进一步提振立德树人作为高校“中心环节”的自觉性、彰显立德树人作为“高校立身之本”的自信力。要把“中心环节”的要求和“立身之本”的意境,寓于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之中,融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整体过程之中。
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加强党的领导为根本保证
在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他还提出:“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党对高校一切工作的领导,要持之以恒地抓好高校党的建设,把高校全面从严治党搞得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为办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提供根本政治保证。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高校党的领导集中体现于“四个坚持不懈”:一是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二是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三是要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把高校建设成为安定团结的模范之地;四是要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使高校发展做到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四个坚持不懈”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思想理论、政治方向、价值追求和管理制度上的根本保证。
三、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和基本遵循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人才为根本目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所要求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人才培养为根本目标。在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从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高度,提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从实现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的高度,提出“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从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高度,提出“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在“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人才培养中,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为大学生解答人生应该在哪用力、对谁用情、如何用心、做什么样的人的根本问题;要回应大学生在学习生活社会实践中遇到的真实困惑,满足大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要增强大学生对人民的感情、对社会的责任和对国家的忠诚;要关心和爱护青年大学生,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为本质要求
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在大学生全面素质提高中,思想政治素质提高是核心。习近平总书记从“四个正确认识”上,凸显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性。这“四个正确认识”是,一要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从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发展和伟大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二要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三要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四要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珍惜韶华、脚踏实地,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飞扬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四个正确认识”实际上是“两个巩固”思想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向和任务上的具体落实。
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和教育,深刻把握道路开拓、制度发展、理论创新和文化自信的密切关联及其在实践中协同推进、交互作用的内在逻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更为深刻地激励当代大学生主体精神世界的发展和创新,更为深刻地激发当代大学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定信念,更为扎实地激扬当代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内涵
在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力和聚焦点,深刻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高校办学育人全过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知识教育、引领师德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内涵。
在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对于当代大学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要求。在2014年5月4日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的讲话中,他提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要求,融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为一体,“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6]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勇于探索,开拓创新,承担起“明大德”及其与“守公德”“严私德”整体并进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引导。
在“明大德”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和坚定信念,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大德”弘扬,呈现的将是中国道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对于国家和民族来讲就是要清楚“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大德”践行,承诺的将是“中国已经发展起来了,我们不认可‘国强必霸’的逻辑,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中华民族被外族任意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大德”遵循,始终不渝的将是“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明大德”是国家的思想内涵,是国家的政治形象,是国家的价值体认,是国家凝聚民族精神和人民力量的“神器”,是国家的世界形象和内在定力的根本证实。“明大德”同“严私徳”“守公德”一起,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面,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
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基本遵循
党的十八大刚结束,习近平总书记在提到认真学习党章问题时,就提出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要求。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的要求。面对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实际、思想实际和成长实际,面对新时代对高等教育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新期望和新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基本遵循。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上,凸显思想政治教育做什么、为什么做、谁来做、怎么做、做成什么等环节的作用以及各环节之间的内在统一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他还告诫青年:“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大德,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同时,还得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起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习近平总书记连续用了八个“学会”,突出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过程中受教育者主体认知和践行的重要意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强调受教育者自身在思想政治素质意愿提高、接受认同、育成责任等过程和环节上的自知、自悟和自省;既突出了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积极引导作用,也强调了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素质认知和实践环节和过程中的自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遵循,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领意识”的切入点和突破点。
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念和方法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
“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的总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密切结合上,在思想品德教育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紧密结合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实践,让学生领会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时代意义,提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各环节中,重要的是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上,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不断改善课堂教学状况,防止形式化、表面化。要敬畏讲台、珍惜讲台、热爱讲台,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课堂教学中,认认真真讲好每一堂课。在课堂教学上,最重要的是解决“自信”问题。“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上,要突出“明道”和“信道”的重要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真讲马克思主义理论上要有更高的要求,切实提升教师的思想魅力、学术魅力和人格魅力。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三势”和“三因”为基本理念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宣传思想工作要“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从“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的“三势”,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三因”,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深刻内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从“大局”“大势”和“大事”着眼和着手,就要把握好“事”和“化”、“时”和“进”、“势”和“新”之间的辩证关系,在融会贯通思想政治教育各个环节和过程的方法和能力上得到总体跃升。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沿用好办法、改进老办法、探索新办法,让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质资源在学生乐于接受的样式上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使思想政治教育贴近学生学习、思想、生活和成长成才的实际,润物无声地给学生以理论滋养、思想内涵、人生启迪和精神力量。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为关键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国提出的要求,也是对做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高校教师做的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四个坚持”的要求,即要求“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以“四个坚持”的要求,引导广大高校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提升教师的思想魅力、学术魅力和人格魅力,真正发挥好高校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关键作用。
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制度体制建设为基础条件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日臻完善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体制和机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和体制建设,要充分发挥课程、教学、科研、学科、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网络环境等方面环节和过程的育人功能,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机制,改进激励机制,强化实施保障,完善立德树人的各个环节和整体,健全思想政治教育的体制和机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和体制,要成为全面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的有机组成部分,特别要成为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科建设的制度化是高校制度体制建设的重要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高度重视学科建设,这是确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地位和作用的基础工程和制度保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上,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要激活和增强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之间的协同机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要为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更为坚实的学科支撑和教材体系支撑,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应当发挥的首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组成部分,同样存在“抓好教材体系建设,形成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立足国际学术前沿、门类齐全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的任务。同时,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哲学社会科学中“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要从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上,完善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建设。
最近更新
2023-11-17
2023-10-23
2023-10-17
2023-10-13
2021-12-24
2021-08-30
- 上一条: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
- 下一条: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三重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