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园地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学院首页 >> 党建园地

筑科教协同育人高地,讲工匠千年文化故事 ——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科教协同育人特色案例

发布时间: 2021年05月18日 来源: 本站 作者: 管理员 浏览量: 0

筑科教协同育人高地,讲工匠千年文化故事

                                              ——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科教协同育人特色案例


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是新时代我国发展的总体要求。为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然而现实中,创新性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远远无法满足社会生产经济的发展需要,同时作为高技术技能人才孵化器的高职院校仍然存在着内部科教协同育人机制的不健全、资源利用不充分、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等问题,严重制约了高职院校培养创新融合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此,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积极探索教科研与思政教育教学的关系,作为先行先试试点,确定了“立足区域、对接企业、融入地方、服务社会”的科教协同育人指导思想,通过平载体台建设、体制机制创新、整合各方资源等多个措施,在推进“工匠文化融入思政教育教学”的三全育人格局,实现“科教育课、科教育人、科教育心”。

固本强基,搭建“一体两翼,多点协同”科研协同育人平台。

为进一步增强科教协同育人实效,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成都市工匠文化研究中心;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成都工匠、四川工匠、大国工匠摇篮——成都工匠学院;产教融合新平台——四川省职业技能竞赛研究中心三大平台资源,聚合四川省高校党组织“对标争先示范创建”活动“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张雪同志工作室及校级名师张雪工作室两大工作室资源与功能,编织了政行企校社产教融合的“一体两翼多点协同”科教协同育人平台载体集群,为科教协同育人提供了强劲的政策保障、雄厚的物资基础、庞大的人才智库。

强筋健骨,建立健全科教协同育人“四大机制体制”。

学校进一步建立健全了科教协同育人的“四大机制”:即管理运行机制、载体融通机制、资源共享机制、评价诊改机制。实施“副校长分管——马院负责人领导——学术、教学委员指导”三级管理模式;坚持“三结合”原则,将科研项目的立项、实施、参与主体与真实生产任务、真实教学活动、真实教学主体结合;对接成都11个产业园区,建设校外实训基地60余个,与解放军第5719厂、博世集团、阿里巴巴、吉利汽车、西门子公司、中铁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一道量身定制人才标准、课程体系、培训环境,实现产学研资源共建共享;在教学、科研过程中引入诊改机制,建立了以“质量、机制、效益、贡献度”四维一体的科教协同育人效果评价体系,通过“8字螺旋”诊改模型动态、开放、实时地对整个育人过程进行监督、反馈、改进。

深耕厚植,打造“工匠文化”主题的科教协同校园文化。

学校积极探索校企双元主体教学,发挥课程群协同育人功能,形成以工匠精神为特色主线的思政理论课、公共基础课、专业理论与实训课、通识教育课课程体系,实现能工巧匠进教室、工匠案例进课程、工匠技艺进课堂。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共同开发面向学校和企业的《工匠精神理论与践行》线上微课程,重点选用具有鲜明企业、职业特色的教学案例;学校对现有校园环境、实训工间等进行配套改造,正积极筹建具备研学、旅游、参观、孵化、活动等5大功能的工匠文化博览园,面向企事业单位、大中小学、社会团体等,全面开发学校教育功能,拓展社会服务维度,讲好“工匠文化”故事。

近年来,通过科教协同育人,我校孵化了科研项目近200项,完成了校企共同开发校本教材40余本,发表技术论文325篇,获得各级各类教研成果494项等;培训1100余名产业工人及成都工匠。实现学生群体思想素养、专业素质的同步提升。学生集训队共获得国家级一等奖27个,二等奖61个,三等奖65个,连续4届成功入选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队,4人获得“全国技能能手”等荣誉称号,技能竞赛综合成绩排名全省第一。在首批502名“成都工匠”中,通过学校培养或培训的成都工匠达60名,占总人数约12%


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 │ ©2019-2020 │ 蜀ICP备1200385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