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简介
发布时间: 2025年09月30日 一审一校: 王丽 二审二校: 唐锦源 三审三校: 张雪
基层党建——党建高位高标引领,工匠文化深度赋能
以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红润匠心”党建品牌为牵引,以教育部“国家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创建单位”和四川省“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张雪同志工作室”、四川省骨干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省高校双带头人“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建设工作为抓手,荣获成都市委教育工委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筑牢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体制架构——校企协同多元多维,中高贯通共建共享
一方面,校企协同多元多维。立足“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职业院校办学逻辑,主动加强与郫都区绿色氢能产业功能园区管委会、双流区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等多个产业功能园区以及瑞雪精密有限公司等10余家重点企业联系,打造‘校-园-企’思政共同体。在合作过程中,做到四个标准——“签协议、建基地、聘导师、办沙龙”。另一方面,中高贯通共建共享。利用“四川省大中小思政教育一体化基地”、“四川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基地”(合作)、成都市技师学院集团、成都市职教学会等平台,积极推进中高职思政教育一体化。
思政教学——课程体系一体构建,文化基地一体推进
基于“技师-高职”双轨运行的校情,探索“思政+工匠文化”育人体系。构建“必修课+选修课+讲座”三位一体的大思政课程体系,实行思政课“专题化+项目化”教学方法改革,建设“一中心三枢纽多点位”的“大思政课”实践基地群,先后获批“川渝工业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四川省研学旅游实践基地”、“四川省大中小思政教育一体化基地”、“四川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基地”(合作)、“成都市技工院校思政教育师资培训基地”等。近年来,在思政课各类教育教学比赛中获奖100余项。
课程建设及基地成果

思政科研——工匠文化科教融汇,建言咨政智推发展
获批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成都市工匠文化研究中心,面向全国开放“工匠文化方向”课题300多项,辐射省内外近百家学校。思政课教师团队成功立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及其它课题50余项,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省级)1项,参与省市人社系统思政工作决策咨询3个,贡献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与标准。
社会服务——红色培训辐射产业,工匠研学传承文化
聚力产业工人思想政治素质培养,近年来成立60余人思政培训师资库,建设“1+1+N”思政培训课程体系,组织开展国家能源集团四川发电有限公司(国能四川能源有限公司)团干部专题、绿色氢能产业功能区“两新”党组织书记党务工作专题、成都市乡镇(街道)专职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专题等10余个培训班次。
人民网、中宣部党建网、学习强国、成都日报等各级媒体先后对我院思政课教育教学进行报道。我院思政课教师受邀在成都市委书记施小琳赴成都市属高校宣讲二十大报告会、四川省及成都市技工院校思政工作座谈会、宁夏技工院校师资培训班、广东技工院校师资培训基地等开展经验交流,吸引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深圳技师学院等院校到校参访学习交流。受到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兄弟院校的广泛好评,我院思政课教育教学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用匠心做思政
用思政育匠人

成工贸马小匠公众号
最近更新
2025-09-30
- 上一条: 没有了
- 下一条: 没有了